粮食产量再创新高,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,服务业生产有所放缓,但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……“总的来看,11月我国经济顶住疫情反弹等多重压力,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。”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。
(资料图片)
市场价格总体稳定
产业升级态势不变
11月,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,外需收缩进一步显现,国内疫情大面积反弹,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“三重压力”加大,对经济运行制约明显。
面对新挑战,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,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落地。
饭碗端牢,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。今年农业生产形势较好,全国秋粮产量10220亿斤,比上年增加42.5亿斤,再获丰收;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,比上年增加73.6亿斤,连续8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。
减负稳岗,就业形势总体基本稳定。在就业优先政策措施作用下,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帮扶力度加大,青年人失业率连续下降。11月,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.7%,比上月上升0.2个百分点,其中16至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7.1%,比上月下降0.8个百分点。
保供稳价,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。今年1至11月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(CPI)同比上涨2.0%。11月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.6%,涨幅比上月回落0.5个百分点,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.6%,涨幅与上月持平。
“在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、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,各地区各部门压实‘米袋子’‘菜篮子’责任制,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,市场保供稳价扎实有效,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。”付凌晖说。
受疫情反弹、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,11月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.2%,较10月份回落2.8个百分点。怎么看待这种波动?
长远看,工业平稳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。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汤魏巍介绍,1至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.8%,较前10月小幅回落0.2个百分点,累计增长总体稳定。
辩证看,产业结构升级的态势没有改变。11月,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60.5%;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产量增长110.3%,较10月加快30.3个百分点;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增长41.2%,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技术产品高速增长。前11月,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0%,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4.2个百分点,彰显工业经济韧性。
“展望未来,我国工业成长空间依然广阔,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作用下,工业经济将继续平稳增长。”付凌晖说。
基础设施投资连续回升
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
秦巴山区,成渝中线高铁、西渝高铁安康至重庆段、西延高铁西安至铜川段相继开工建设,中西部铁路网填补留白、结构优化。
云贵高原,云南省百个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,工程总投资515亿元;贵州夹岩水利枢纽、凤山水库工程、观音水库工程建设有序推进、不误工时。
长江三角洲,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在上海青浦、江苏吴江、浙江嘉善三地举行,13个重点项目开工,助力区域发展更有活力、更可持续。
11月,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见效,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,推进重大项目建设,加快设备更新改造,加大民营经济支持力度,投资保持稳定增长。1至11月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.3%,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大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1.9%,支撑作用明显。
基础设施投资连续加快。1至11月,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.9%,增速比前10月加快0.2个百分点,连续七个月回升。其中,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085亿元,较去年全年增长33%,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完成投资最多的一年。
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,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加强薄弱领域补短板,有力支撑基础设施投资回升。”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说。
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。积极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,推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,强化投资要素保障,促进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。1至11月,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.3%,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4.0个百分点。同时,顺应经济升级发展需要,制造业企业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,带动投资增长。1至11月,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.1%,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0.9%。
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。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,企业研发投入加大,带动相关行业投资增长。1至11月,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.9%,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4.6个百分点。其中,以电子、医药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.0%。
民生补短板投资增长较快。聚焦补短板保民生,各方面持续加大教育、文化、医疗等公共领域投入。1至11月,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2.5%。其中,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7.8%。
罗毅飞介绍,从投资先行指标看,1至11月,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0.3%,投资项目(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)到位资金增长21.5%,为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。
消费市场明显承压
线上需求释放带动
“受疫情等因素冲击,11月份消费市场明显承压,市场销售降幅有所扩大。”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介绍,11月本土疫情波及多数省份,居民出行减少、消费场景受限,非必需类商品销售和聚集型消费受到明显冲击。11月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.9%,其中,商品零售下降5.6%。
付加奇分析,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较大的出行类商品销售下降,对消费市场影响较大。11月,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、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4.2%和1.6%。同时,餐饮等接触式消费受到较大冲击,11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8.4%。
尽管疫情对消费市场造成短期扰动影响,但线上消费需求释放带动作用明显。
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升。1至11月,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.4%,增速明显快于线下商品销售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.1%,比前10月份提高0.9个百分点,自9月起占比连续提升。其中,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吃类和用类商品网上零售同比分别增长15.1%和6.1%。
网络购物带动快递等行业较快增长。据国家邮政局测算,11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增长1.2%;受“双11”网购促销带动,11月1日至11日快递包裹日均处理量是日常业务量的1.3倍。同时,网络消费、线上服务等带动信息服务类消费较快增长。
值得注意的是,前11月,在实体店铺零售中,生活必需品供应更为集中的便利店、食杂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.3%和3.5%,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高2.2和1.4个百分点;自助式消费较多的超市、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分别增长3.1%和10.3%,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高1.0和8.2个百分点。
“11月份市场销售承压主要是受疫情短期冲击影响,消费市场提质增效态势没有改变。”付加奇表示,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地落实,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政策逐步见效,居民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,市场销售有望稳步恢复。
关键词: 同比增长
品牌